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
Core H行動處理器將整合AMD GPU,Intel + AMD雙U合璧,以後輕薄筆電也可玩3A遊戲
「電競筆電」原本應該就是設計成方便玩家可以走到哪玩到哪。因此除了那些大塊頭的筆電之外,走向輕盈,已成為各大廠的共同目標。 自NVIDIA提出Max-Q的設計概念,想推動筆電產業走向「輕薄」+「效能」這種「魚與熊掌兼得」的定位,以讓一般遊戲甚至電競玩家不需要為了追求高效能而必須揹著一台厚重的筆電,到朋友家中或是LAN Party會場。 至於AMD的部份,他們雖然有自己的CPU、GPU,甚至APU的產品,理應可以一手打造出最佳的電競電腦系統,但事實上,AMD的GPU都被遊樂器廠商拿去設計次世代的遊戲,在PC領域,由於AMD的APU效能普普,再加上不少SI廠商、筆電廠商在推廣3A Inside (AMD主機板+AMD CPU+AMD獨立GPU)的意願缺缺,使得AMD的產品在PC領域,似乎一直無法得到1+1+1 > 3的綜效。 由於Intel在筆電市場的CPU佔有率超高,但其內建的HD Graphics、Iris系列的GPU效能實在太嫩,無法拿來執行市面上的中量、重量級遊戲,雖然SI廠商可以使用Intel CPU + NVIDIA GPU的模式,做出重量級、怪獸級的電競筆電,或是使用NVIDIA Max-Q設計規範來設計出輕薄型電競筆電,但這些筆電的單價頗高(高於800美元),針對許多只想花399~799美元)的一般遊戲消費者而言,這些筆電實在是負擔太重了! 為了讓輕薄筆電也能執行中、重量級的遊戲,Intel選擇與AMD合作,在其最新的Core H系列行動處理器內,把自家的內顯砍掉重練,直接內建AMD的效能級GPU,還搭配HBM等級的繪圖記憶體,這樣「一邊一U」,效能絕對往上提升,這樣子,玩家們應該不會再嘴了吧?! 根據揭露,將於2018年第一季推出新的Core H系列(Coffee Lake)行動處理器,其整合了AMD Radeon獨立GPU,讓玩家們可以在輕薄型筆電也享有高效能的繪圖表現。 根據影片內容顯示,Intel雖然表示其Core H系列行動處理器,內建了AMD獨立Radeon繪圖晶片,但該CPU+GPU其實是包裝在同一個DIE,兩家公司採用了一種叫做Embedded Multi-Die Interconnect Bridge (EMIB)的智慧「電橋」技術,讓異質的處理器元件(即CPU與GPU)能夠直接傳遞資訊。Intel還表示這也將是第一顆採用High Bandwidth Memory 2 (HBM2)技術、EMIB技術的行動處理器。 在軟體方面,也可以同時監控CPU與GPU的時脈、功耗、溫度等,一個驅動程式就搞定了CPU、GPU的需求,讓筆電可以視需求來設定或自動切換成超省電或超效能模式,相信會讓電池效率變得更高! 由於Intel有與NVIDIA簽訂GPU交互授權合約,雙方可以就專利與技術方面做技術授權,然受到其合約的綁約因素,Intel無法跟其他GPU廠商合作。由於NVIDIA的GPU技術超前,Intel為此付出了不少授權費用,Intel一直想要換一家GPU合作廠商,終於,雙方的合約在2017年第一季底截止,市場也一直傳聞Intel將「攜碼」到AMD,與AMD合作。只是Intel、AMD、NVIDIA三方都對是否合作、續約等這件事情做表示! 終於,傳言不攻自破,Intel終於在11/06的新聞稿中,正式宣佈在第八代Core H (Coffee Lake)行動處理器內,整合AMD Radeon GPU。原本Intel打算在第七代的Kaby Lake就想換AMD了,但卡在與NVIDIA合約還沒到期中,所以一等到合約一過,Intel就趕快「攜碼」到AMD,直接在「咖啡湖」裡面整合了「半訂製版」的AMD Radeon GPU,讓輕薄型的筆電,也能玩3A級的遊戲大作。只是,Intel目前尚未說明,其Core H所整合的GPU,其等級是AMD Radeon哪個等級,且視訊記憶體的容量也尚未得知。 但,目前已知搭配Core H行動處理器的筆電,預計將於CES 2018年陸續發表!屆時想要買Intel輕薄型筆電,又想玩3A級遊戲的玩家們,就可以考慮選購搭配Core H行動處理器的筆電囉!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aHs_guCp2o Intel新聞影片,解釋新一代Core H行動處理器的內部架構與運作模式
-
ASUS ROG STRIX GTX 1070 Ti 8G Gaming效能實測開箱,解開時脈封印直追1080!
各位玩家們有沒有在這幾天都食不下飯、睡不著覺,一定是因為批踢踢大維修,不是啦!小編是說為了11月2日的GeForce GTX 1070 Ti的效能實測大解禁!這一次為各位玩家們準備的是ASUS ROG STRIX GTX 1070 Ti 8G Gaming,而且ASUS ROG還特別準備了錦囊秘寶給小編,究竟是什麼呢?跟著小編走下去。 自從今年(2017)中開始,AMD的動作頻頻,不論是從CPU推出Ryzen 3及Ryzen Theardripper系列還是顯示卡,而CPU的部分小編在這邊就不多做贅述;將焦點放回顯示卡上,AMD在8月也推出全新的AMD Radeon RX Vega 64及56的二個全新產品,效能直逼GeForce GTX 1080,而似乎是感受到壓力的NVIDIA也決定推出GeForce GTX 1070 Ti擴展產品佈局。 小編這一次就先帶大家一看ASUS ROG自製的ASUS ROG STRIX GTX 1070 Ti的外盒及配件! 看完了基本的外盒以及配件之後,各位玩家們是不是已經急著想要看到顯示卡外觀的部分啊?先別急,老樣子要先聽小編介紹一下基本的相關規格:這一次ASUS ROG STRIX GTX 1070 Ti 8G Gaming採用的晶片是NVIDIA GeForce GTX 1070 Ti、採用的記憶體形式是GDDR5 8GB、介面則為256-bit,時脈可以達到8008MHz;在視訊輸出的部分則有1組DVI、2組HDMI 2.0、2組DisplayPort。簡單的與各位玩家們帶過規格之後,小編還有準備小驚喜給各位玩家們喔! 這張顯示卡整體在設計上因為三風扇的關係,所以整體的呈現上確實較一般的顯示卡大張,且正面以及背面的護板都能夠發光,對於顯示卡電路板的保護也相當足夠,並且也具備有SLI的接頭,對於想要擴充的玩家們也是相當便利的設計。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PsWl-lSg_Y&feature=youtu.be 若是對於外盒以及外觀或是配件還有任何不清楚的部分,可以收看PCDIY!羊角編的開箱喔! 建議售價方面,以MSI(微星)推出的MSI GeForce GTX 1070 Ti Titanium的作為基準,大約會落在新台幣16,590元,不過既然小編是一位專業的技術編輯,不管拿到什麼樣的硬體設備,最重要的就是要將其的外表褪去,讓各位玩家們一窺自己捨不得拆的顯示卡。 除了看到外觀之外,知道各位玩家們一定也相當在乎效能,而在經過了NDA的限制之後,小編終於可以告訴各位玩家們其效能表現,而這邊,小編就不在賣關子了,直接進入效能主題!!!(這樣會被吉吧?QQ) 處理器:Intel i7-8700K 4.7GHz 6C/12T 主機板:MSI Z370 GODLIKE Gaming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GB F4-3200C14D-16GTZR DDR4-3200 @ 2666 顯示卡:ASUS ROG STRIX GTX 1070 Ti 8G Gaming SSD:Crucial M550 1TB (SATA)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 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首先先介紹測試的基本GPU效能測試,使用的軟體是3DMark、VRMark、steamVR TEST以及FurMark: 接下來小編幫各位實測了幾款最受歡迎的遊戲,包含了:GTA V、Hitman (殺手47)、Deux Ex: Mankind Divided (駭客入侵:人類岐裂)、Ashes of the Singularity (奇點灰燼)、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全境封鎖)、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絕地求生) 賣了這麼久的關子,終於要把華碩給小編的錦囊秘寶給秀出來,沒錯!就是GPU Tweak II的軟體,因為這款在上市的時候有進行鎖頻的設定,使的各位玩家們沒有辦法進行超頻的動作,不過只要透過這款軟體,進行最佳優化,就能夠解開鎖頻的限制,接下來就讓各位玩家們一看,顯現你真正的樣子吧!(各位玩家們猜到哪部卡通了嗎?XD) 接下來小編幫各位實測了幾款最受歡迎的遊戲,包含了:GTA V、Hitman (殺手47)、Deux Ex: Mankind Divided (駭客入侵:人類岐裂)、Ashes of the Singularity (奇點灰燼)、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全境封鎖)、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絕地求生) ASUS ROG STRIX GTX 1070 Ti 8G Gaming具有全新的繪圖引擎NVIDIA GeForce GTX 1070 Ti、記憶體又具有8GB的GDDR5,整體在使用上確實有著相當不錯的效能表現,在耗電量的表現也相當不錯,只需要1組8-pin電源供應就足夠;搭配3顆風扇的設計,對於GPU所產生的作業高溫也能夠達到一定且有效的抑制。 考量到以小編撰稿當下唯一公布的他牌售價做比較,若是能夠搭配ASUS ROG的GPU Tweak II軟體,對鎖頻進行解放的話,可以用低於將近三千塊的價格買到一組效能與1080齊頭的顯示卡,何樂而不為? ●產品型號:ASUS ROG STRIX GTX 1070 Ti 8G Gaming ●繪圖引擎:NVIDIA GeForce GTX 1070 Ti ●繪圖核心:2432單元 ●繪圖時脈:Boost: 1683 MHz、Base: 1607 MHz ●記憶體規格:8GB GDDR5 ●記憶體時脈:8008 MHz ●輸出端子:HDMI x2、Display x2、DVI x1 ●顯示卡尺寸:298 x 134 x 52.5 mm ●電源連接器:1組8 pin電源接頭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尚未公布
-
想「吃雞」卻苦於顯示卡不「給力」嗎?顯示卡實測數據公開,最高C/P值的選擇在這邊!
「SW方向有人!」、「我都射中他三槍了,竟然還沒倒!」、「有車開過來了,在NE方向!」此起彼落的溝通聲音,各位玩家們猜到這是什麼遊戲了嗎?沒錯!就是《絕地求生》(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以下簡稱:PUBG),相信最近有在追實況或是跟上射擊遊戲風潮的人一定都會發現,現在許多射擊遊戲的玩家或是實況主都在挑戰PUBG,被玩家們和實況主戲稱為「吃雞」的遊戲,目前根據開發商宣稱,在Steam平台同時上線的玩家數也達到87萬人,已經超越《DOTA2》的紀錄。 PUBG竟然在Steam平台同時上線玩家數達到87萬人,又超越《DOTA2》的紀錄,而這款遊戲的推出也讓玩家們出現一波顯示卡升級潮,在各大討論區以及「批踢踢」上都能夠看到「25K吃雞電腦」等等的標題或是菜單。而這一次,小編準備實測市面主流顯示卡,讓玩家們找到顯示卡中C/P值最高的選擇。而在直接進入主題之前,先來認識一下關於《絕地求生》(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的基本介紹吧! 這是一款由Blue Hole(藍洞工作室)開發以及發行的大型多人線上遊戲(OLG),遊戲最大的特色就在於能夠一次容納1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玩家,進行一場大逃殺般的寫實射擊遊戲。地圖上能夠活動的範圍「安全區」會隨著第一個隨機出現的位置縮小,玩家要想辦法在地圖上取得各式各樣的物資、槍枝、子彈、,活到最後的人,就能夠成為該場次遊戲的最後贏家,也就能夠看見所謂的「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畫面。 而「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這個詞語,主要是來自於1970年代的美國拉斯維加斯賭場,為吸引客戶去該賭場賭博,他們有推出「三片雞肉套餐」,每份只要1.79美元;而在賭盤方面,每次標準下注籌碼是2美元,因此你只要贏一回,就能夠贏得一次晚餐的機會。而這也就是每次PUBG贏得最後勝利的人,被稱作「吃雞」的由來! PUBG支援的平台有Microsoft Windows和Xbox One二個平台,根據官方給出的最低系統配備,處理器至少要使用Intel Core i3-4340或AMD FX-6300、記憶體容量需求至少6GB、DirectX的版本為DX11,而最重要的顯示卡則需要NVIDIA GeForce GTX 660 2GB或AMD Radeon HD 7850 2GB,不過真的只要GTX 660 2GB就足夠了嗎? 看完了簡單的介紹之後,小編就要告訴大家在這款PUBG當中,在電腦配備上最吃重的部分,就是網路速度以及電腦的顯示卡,畢竟是一款大型多人連線遊戲(OLG),網路速度雖然有一定的要求,但只要有一定的水準基本上都能夠應付,而MSI的MSI 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主機板,有搭載Intel的Gaming LAN網路封包控制技術,可將TCP與UDP封包傳輸量最佳化,搭配WTFast可自動偵測伺服器最佳連線速度。如此一來,對穩定的遊戲連線,可發揮最低延遲(Lag)與最快傳輸效能。至於遊戲的流暢度與畫質上,顯示卡的等級就可能會有極大的差別,不論是在GPU的選擇或是GDDR5 DRAM的容量大小,都能夠讓遊戲本身的畫面呈現有著相當不同的差別。 既然看了簡單的遊戲介紹,也知道最近相當火紅的PUBG,為回應眾多玩家們的需求,PCDIY!也相當跟得上玩家們的話題。小編特地準備了5張顯示卡的評測,讓玩家知道在顯示卡上的選擇能夠有完整的挑選指南,能夠透過不同的價錢以及在不同畫質以及解析度下,對於PUBG的 表現如何。 首先要提供給大家的是小編的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7-7700X 4.2GHz 4C/8T 主機板:MSI 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記憶體:Kingston HX430C15PBK4/16 DDR4-3000 16GB Kit 顯示卡(1):MSI Radeon RX 550 AERO ITX 2G OC 顯示卡(2):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 顯示卡(3):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 顯示卡(4):MSI GeForce GTX 1070 GAMING X 8G 顯示卡(5):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 SSD:Crucial M550 1TB (SATA)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接下來,我們先來看看這五張顯示卡的基本介紹吧! 首先帶各位玩家們認識,也是小編測試的第一款顯示卡MSI Radeon RX 550 AERO ITX 2G OC,採用的繪圖晶片為AMD Radeon RX 550,通道數也需要PCIe x16,具有2GB的GDDR5記憶體,視訊輸出孔(OUTPUT)則提供DisplayPort、HDMI、DL-DVI-D各一組。 MSI Radeon RX 550 AERO ITX 2G OC的建議售價為新台幣2,890元,屬於入門級的選擇,在玩家口袋倘若沒有足夠的額外預算,選擇MSI Radeon RX 550 AERO ITX 2G OC在PUBG的表現上其實也還差強人意,在1920 x 1080的解析度、Low的畫質下,可以勉強維持在25 FPS,還算的上是堪用,在偶爾來到下雨天或是濃霧場的時候就可能會有偶爾掉幀(FPS)數。 第二張帶各位玩家們認識的顯示卡為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採用的繪圖晶片為NVIDIA GeForce GTX 1050 Ti,通道數也需要PCIe x16,具有4GB的GDDR5記憶體,視訊輸出孔(OUTPUT)則提供了DisplayPort(Version 1.4)、HDMI(Version 2.0)和DL-DVI-D各一組。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的建議售價為新台幣5,590元,屬於中階級別的選擇,在玩家想要將額外的預算放在其他電腦配備上的話,或許可以考慮。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在PUBG的表現上,明顯比起RX 550的顯示卡好上許多,在基本的1920 x 1080解析度下,基本上都有著超過50 FPS的表現,不過若是在4K、畫質為高的狀態之下,觀看煙霧彈、燃燒彈的煙霧以及火焰會有明顯的卡頓感。 第三張登場的顯示卡為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採用的繪圖晶片為NVIDIA GeForce GTX 1060,通道數為PCIe x16,具有6GB的GDDR5記憶體,在遊玩上也已經能夠支援VR,在視訊輸出孔(OUTPUT)提供了3組DisplayPort(Version 1.4)、1組HDMI(Version 2.0)和1組DL-DVI-D。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的建議售價為新台幣9,990元,已經屬於中上階級的選擇,若是玩家在選擇電腦配備上是經常需要玩市面上主流遊戲的話,可能就需要考慮一下具有6GB的GDDR5記憶體。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在PUBG的表現上,基本上都能夠超越肉眼能夠判斷的30 FPS,甚至在High的畫質、4K的解析度下,還能夠維持在逼近25 FPS,小編實際遊玩只覺得開車微微的卡頓,其他的表現算是不錯。 接下來就進入第四張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1070 GAMING X 8G的簡單介紹,採用的繪圖晶片為NVIDIA GeForce GTX 1070,通道數為PCIe x16,具有8GB的GDDR5記憶體,當然也能夠支援VR,封面甚至有著與《黑色沙漠》的合作,在視訊輸出孔(OUTPUT)提供了3組DisplayPort(Version 1.4)、1組HDMI(Version 2.0)和1組DL-DVI-D。 MSI GeForce GTX 1070 GAMING X 8G的建議售價為新台幣15,490元,已經屬於高階等級的選擇,如果玩家對於其他各式的主流或重量級遊戲,有想要不錯的畫面呈現,或是更好的FPS表現,可以將這張顯示卡納入自己的口袋名單之中。至於MSI GeForce GTX 1070 GAMING X 8G在PUBG的表現上,幾乎完全沒有問題,不論是在哪個畫質、哪個解析度,在遊玩的體驗幾乎不會感覺到卡頓的狀況發生,在Medium的4K解析度下,連濃霧場地的表現都相當好! 而這一次的壓軸顯示卡,當然就是各位玩家們最引頸期盼的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採用的繪圖晶片為NVIDIA GeForce GTX 1080 Ti,通道數為PCIe x16,具有11GB的GDDR5記憶體,支援VR甚至ANSEL都沒問題,在視訊輸出孔(OUTPUT)提供了DisplayPort(Version 1.4)、HDMI(Version 2.0)各兩組以及1組的DL-DVI-D。 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的建議售價為新台幣25,900元,已經屬於最旗艦的選擇。若是玩家對於顯示卡有著極高的要求,或是對於畫面只要出現一點點的卡頓就會「森77」的話,玩家們可能就需要將它納入考慮啦!而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在PUBG的表現上,相當穩定,雖然FPS在測試時有著差距,但是在肉眼幾乎分辨不出來,連4K解析度、Low畫質都能夠有逼近80 FPS的表現呢! 講了這麼多顯示卡的介紹,小編現在要來告訴大家這一次的測試究竟是如何?總共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先告訴各位玩家們小編所使用的測試平台、第二則為遊戲中測試的路線,最後才告訴各位玩家們比較以及小編的小小心得。 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在PUBG的遊戲中能夠調整畫質,小編這一次實測除了解析度的不同,畫質也有一起做調整,分別是「低、中、高」三種,而在畫質不同所呈現的感覺小編在下方也準備好圖示讓玩家們看看畫質上究竟有那些差異吧! 看完了小編所使用的測試平台之後,這一次要告訴各位玩家們編輯們所選擇的測試路線。我們選擇從Primorsk餐廳旁的一輛舊車朝著「N」方向筆直前進,一路直到Quarry的山腳下撞到山壁,之後再右轉撞到山壁,整體測試的歷程大約耗時130秒鐘,沿途會經過建築物、平原、馬路、森林、山地等地形,最後利用Fraps軟體幫助計算在過程中所經過的秒數以及Frames數,藉此給予玩家們最一致且沒有過多變因的測試路線。 雖然小編剛剛已經在上頭顯示卡介紹時,已經簡單的告訴各張顯示卡的數據,但是相信玩家們一定也很想看到關於不同顯示卡的比較圖,而小編這邊就幫大家準備好關於不同畫質、不同解析度底下,5張顯示卡的比較吧! 在小編的測試時,也有幫各位玩家們測試顯示卡的作業溫度,5張顯示卡的溫度有著明顯的差距,但是基本的溫度都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雖然MSI Radeon RX 550 AERO ITX 2G OC本身因為是ITX版型的關係,只有1顆風扇,但是對於散出GPU作業產生出的廢熱依舊有相當好的表現;而具有2顆風扇的另外4款顯示卡,在整體的溫度確實較高,但是雙風扇以及良好的導熱管設計,在散去廢熱上的表現真的相當好,對於發揮出GPU潛能的幫助相當大! 依照小編多年玩遊戲的經驗下來,在遊戲效能畫面的呈現上,有時候會因為過長的遊玩時間造成顯示卡因為過高的工作溫度而降低時脈,導致遊戲的畫面表現不如2、3小時以前;但是這些時日與這5片顯示卡相處下來,雖然外部的溫度還是有一定的溫度,不過在GPU的表現上面依舊相當好,小編連續測試以及上班摸魚偷玩(?)4、5個小時,對於畫面的表現依舊亮眼,可見這5片顯示卡的散熱表現真的很棒! 在小編測試完之後可以發現,在同一片主機板、記憶體、CPU、散熱器、SSD之下,如同最大眾的消費者一般,不對記憶體時脈或是其他的設定多做著墨,就是將一張又一張的顯示卡換上主機板上。那小編究竟得到了什麼心得,以及要如何挑選呢? 其實相信有玩過PUBG的玩家們都知道,在遊戲當中沒有辦法將畫質調到太高,因為很容易造成樹木光影的效果過於優化,而沒辦法看見躲在樹叢中或是趴在地上的「伏地魔」們,所以基本上包含小編在內,幾乎都只使用「Low」的畫質在執行遊戲。若是以此基準點下去看,玩家們的螢幕只有支援或是只想要玩目前仍在主流的Full HD解析度,其實Radeon RX 550可以勉強運行遊戲,而他也只需要玩家不到3千塊的價錢;但是若是能夠多準備個2、3千塊直上GeForce GTX 1050 Ti,幾乎就能夠順暢的執行遊戲。 不過若是要小編私心從中挑選出一款顯示卡的話,我會選擇GeForce GTX 1060、6GB DDR5的選擇,雖然確實在價格的方面也增加了不少,但是在FPS的表現上面都能夠有著超過30 FPS的表現(以Low畫質而論),那當然若是今天玩家們還想要一同遊玩其他遊戲,那GeForce GTX 1060也能給你不會太差的效能表現。 小編的小結論:若是口袋真的不夠深卻又想要吃雞的話,可能要選擇Radeon RX 550之上、GeForce GTX 1050 Ti之下區間的顯示卡;若是稍微有一點餘力的話,選擇GeForce GTX 1050 Ti或GeForce GTX 1060會是最好的;當然若是玩家們「hen」有錢的話,GeForce GTX 1080 Ti可能就會是您最好的選擇,而MSI在這個部分也提供了相當多的選擇,小編這一次也是選擇MSI的顯示卡做為測試的依據。那簡單的選購指南就到這邊啦! 預祝各位玩家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口袋深度以及自己喜好的顯示卡,還能場場吃雞,武運昌隆!
-
NVIDIA發表GeForce NOW for Mac遊戲串流服務,讓Mac現在也能「吃雞」!
線上遊戲一直是遊戲廠商想要攻佔的市場之一,只要玩家下載簡單的應用程式,即可進入遊戲大廳,甚至目前有不少網頁遊戲,讓玩家可以直接透過瀏覽器來進行玩樂。但是這些遊戲大多僅止於Casual級的遊戲,或是系統負載比較輕的遊戲。若要玩當前重量級的大型3A遊戲,玩家就需要安裝中高階的顯示卡才跑得動。換句話說,這類Hardcore級的遊戲,需要比較高階的電競級PC,搭配Windows作業系統,才能讓該遊戲的擁有發揮的舞台! 至於Mac電腦部份,除了比較高階的iMac、MacBook Pro有配置獨立顯示卡,用戶其實只要透過BootCamp來另外安裝Windows 7/8/10,就可以玩這類大型PC遊戲。但是,大多數的Mac,還是以內建顯示卡為主,搭配macOS作業系統,因此是玩不太動這些大型3A級遊戲,加上額外安裝Windows要另外購買授權,且遊戲表現不若PC佳,使得Mac用戶幾乎都不太拿他們的Mac來跑遊戲。最多只下載Mac App Store裡面的專為Mac設計的遊戲來玩玩罷了! 其實現在的雲端運算服務,大多是做到一般CPU的運算,那麼GPU級的運算呢?其實是有的,2010年初起,就有不少雲端遊戲廠商,都有推出所謂的「雲端串流遊戲服務」,讓那些不是使用電競級筆電或桌機的用戶,也能透過高速網路的串流方式,在線上直接玩那些3A級的遊戲大作。例如OnLive就是一家雲端遊戲服務廠商,提供Games on Demand的服務,只是他們已在2015年4月30日終止服務了。而Gaikai也賣給了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公司。 因此在遊戲串流服務廠商,除了遊戲機市場中有Sony的PlayStation Now服務,讓BRAVIA電視和PS Vita可以玩到PS3等級的遊戲!那麼電腦端,到底有沒有類似這樣的服務呢?Mac的用戶也在敲碗中… 其實有的,NVIDIA先前有推出GeForce NOW的服務,讓使用NVIDIA SHIELD掌上遊戲機的玩家,也能透過串流的方式,來玩3A級的PC遊戲大作!至於PC方面,目前因為OnLive收掉之後,就一直沒有串流服務,這對NVIDIA反而是好事,因為想玩3A遊戲的玩家,就請花錢去買真正的顯示卡吧! 那麼Mac方面,由於Mac並不像PC那樣可以自由擴充顯示卡,GPU效能受限於當初出貨時的配置,所以想在Mac上面暢玩3A級遊戲,並不容易!不過NVIDIA現在推出了GeForce NOW for Mac (Beta版),讓Mac的用戶也能用他們的iMac、MacBook、MacBook Air、Mac Mini,來玩3A級的遊戲大作了! 玩家若有Mac,想來玩玩PC的3A級遊戲大作,就可以到NVIDIA的去下載GeForceNOW-release.dmg檔案,目前此服務是免費的!(未來應該會收費!),然後將該dmg開啟,把NVIDIA GeForce NOW拖曳到Applications資料夾,接著就可以在LaunchPad去執行該程式。 進入NVIDIA GeForce NOW之後,記得先登入您的NVIDIA帳號,即可進入遊戲畫面。不過,目前該服務僅限定北美國家(美國、加拿大),該服務應當會視玩家的數量與各地區需求熱度,來逐漸推廣至其他國家!台灣方面,也許玩家需要多多去Push NVIDIA,就可能會在台灣推出這樣的服務囉! 至於方面,目前有超過100套遊戲已可在GeForce NOW for Mac上執行,該列表中遊戲名字是粗體的,表示有最佳化過,能擁有不錯的遊戲體驗!
-
微星閃電戰機帶領玩家穿越極限!MSI GeForce GTX 1080 Ti LIGHTNING Z 11G超頻極限顯示卡
提到超頻用的顯示卡,各家大廠都有卡皇級顯示卡,而微星不僅有Gaming X系列,旗下LIGHTNING系列更是強者中的強者,這次小編為大家開箱介紹的MSI GeForce GTX 1080 Ti LIGHTNING Z 11G,就是主打為了超頻而生,配備了強大的11G顯示卡記憶體容量,並內建著三顆強大散熱的風扇,同時採用軍規等級用料,打造出氣宇非凡的閃電戰機,將帶領玩家們飛向超頻的新境界。 作為卡皇級的角色,除了主打超高規格的效能和酷炫外型,當然裡頭的內裝也要有同等的豐富程度!這次開箱的LIGHTNING Z,除了附贈基本的說明書與驅動程式光碟外,更附上了三種顏色的閃電貼紙,讓玩家可以自由變換顯示卡上的閃電圖騰顏色,讓整張顯示卡增添了一點玩心與趣味性。與此同時,更隨卡附上了I/O埠的外接保護蓋,讓玩家能更完備地保護整張卡。 LIGHTNING Z 早先時候在COMPUTEX就已經備受玩家期待。配備NVIDIA GeForce GTX 1080 Ti的強大GPU,更採用最新TRI-FORZR散熱設計,使用了3顆TORX 2.0風扇,這款風扇比傳統的風扇能夠提升22%的氣流量,讓LIGHTNING系列顯示卡的空冷效能得到大幅提升。同時考慮到超頻玩家對於顯示卡散熱的需求,LIGHTNING 也使用了數根直徑8mm的超導熱管串連所有散熱器,將熱能均勻傳導至CLOSE QUARTERS散熱鰭片與底板,大幅提升了散熱表現。 整張LIGHTNING Z顯示卡採用硬線條式的設計,透露出一種剛硬的特質外,同時也展現了堅固與強力的特質。此外也配備了RGB LED燈,讓顯示卡除了硬派超頻的氣場外,也增添了電競風格的華麗,這象徵LIGHTNING Z不止於超頻,更能穿梭於電競與超頻之間。不過也因為LIGHTNING Z的效能極其強大,所以內建的電源接埠就高達8x3組(24埠),官方建議電源瓦數達750W,想要入手這張強力戰機,玩家所需要的電源供應器的瓦數也得衡量一下。 LIGHTNING Z除了採用了四代軍規級的用料,也使用了DrMOS 60A 3合1伺服器等級電力元件,效能比傳統MOSFET快上 400%,提供優異的省電能力。為了提供超頻玩家更好的超頻表現,LIGHTNING Z使用了最新的PCB技術,讓玩家透過多相數的電源控制提供最高的超頻穩定性,不需要再進行任何外部修改就具備打破世界記錄的超頻能力。 同時更支援有 V-Check Point 電壓偵測功能,讓效能玩家只要使用三用電錶便可輕易量測GPU與記憶體的電壓,對進階超頻玩家而言可以省下許多修改硬體電路的時間。此外玩家如果使用微星獨家的Afterburner,即時監控GPU、記憶體和VRM溫度,就不必再使用分離式溫度計和探針來探測溫度,讓玩家超頻能夠有效率。當然如果玩家有遊戲需求,微星更提供了獨家的Gaming APP,可以自動偵測玩家使用模式,由超頻模式轉換成電競模式,讓玩家能夠在最佳的遊戲效能下遊玩。除了上述這些之外,微星也提供了RGB燈控介面,讓玩家可以自由變換燈效,玩家們可以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酷炫色調。 當然MSI GeForce GTX 1080 Ti LIGHTNING Z 11G這台閃電戰機,是否有著如外表一樣充滿戰鬥力的效能呢?就讓小編為各位玩家將 LIGHTNING Z 11G架設到我們的測試情平上,實際以軟體跑分測試,LIGHTNING Z 在3D Mark Time Spy DX12所得分數高達9,952分,在Steam VR平均保真度也得到11分,是非常傑出的分數。此外我們以Fur Mark燒機15分鐘後,最高溫僅攝氏52度,可以想見LIGHTNING Z的空冷散熱效能相當強大! 處理器:Intel Core i9-7900X 3.3GHz 10C/20T 主機板:MSI X299 SLI PLUS 記憶體:Kingston HX430C15PBK4/16 DDR4-3000 @ 2666 16GB Kit 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1080 Ti LIGHTNING Z 11G SSD:Crucial M550 1TB (SATA)、Plextor S3G 256GB (M.2)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此外遊戲方面,我們以Tom Clancy's the division(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遊戲實際驅動後,在DX12版本1080p解析度下的平均FPS達到170.1;2K解析度下則有117.4 FPS;在4K解析度下也有55.0的優異表現。另外我們也用Ashes of the Singularity(奇點灰燼,AOTS)DX12版實跑畫質效能,得到的成績也相當不錯,在1080p解析度下平均FPS達到82.4;在2K解析度下運作下FPS則為78.98:最後在4K解析度下執行則達到了FPS 67.5。 MSI GeForce GTX 1080 Ti LIGHTNING Z 11G顯示卡都實際透過軟體跑效能得到相當優異的成績表現,甚至在遊戲運行上也提供了優異的解析表現,是一款雙棲用的卓越顯示卡。當然在用料上也相當優質,採用軍規等級的用料強化了整張卡的耐久性,也優化了電能使用的效率,透過軟體介面也讓玩家可以隨時監控整張卡片的運轉狀況,更值得一提的是選用了三顆強力TORX 2.0散熱風扇,提高了空冷效果,為整張顯示卡帶來穩定的工作環境。小編在這裡相當推薦LIGHTNING Z,不論是超頻玩家或是電競玩家,想換一張強力的顯示卡,LIGHTNING Z絕對是上上之選。 廠商名稱:MSI微星科技 廠商電話:0800-018-880 廠商網址:tw.msi.com 建議售價:28,900元 ●產品型號:MSI GeForce GTX 1080 Ti LIGHTNING Z 11G ●繪圖引擎:NVIDIA GeForce GTX 1080 Ti ●繪圖核心:3584單元 ●繪圖時脈:超頻模式 Boost: 1721 MHz、Base: 1607 MHz 遊戲模式 Boost: 1695 MHz、Base: 1582 MHz 靜音模式 Boost: 1582 MHz、Base: 1480 MHz ●記憶體規格:11GB GDDR5X ●記憶體時脈:超頻/電競模式11124 MHz、靜音模式11016 MHz ●輸出端子:HDMI x2、Display x2、DVI x1 ●顯示卡尺寸:320 x 140 x 61 mm ●建議電源:750 W ●電源連接器:3組8 pin電源接頭 ●官方保固:4年(原廠註冊四年)
-
AMD Radeon RX Vega 64效能實測,全新4K級遊戲卡皇正式登場
AMD的下世代繪圖晶片Radeon RX Vega終於發表了!這次推出的Radeon RX Vega顯示卡,採用新一代GCN引擎,搭配新一代的HBM2記憶體架構,可提供更快的繪圖效能,提供4K遊戲更順暢的遊戲體驗。這次,就讓我們來實際測試AMD Radeon RX Vega 64的效能吧! 本篇文章將以AMD目前推出的最頂級的顯示卡:Radeon RX Vega 64,從顯示卡的家族做簡單介紹,並進行效能評測。讓大家看看這次AMD祭出的最強Radeon RX Vega 64王者顯示卡,與自家上一代的Radeon RX 580、570顯示卡,跟NVIDIA目前的GeForce GTX 10家族,在效能上有什麼差異?以下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1) (2) (3) (4) (5) (6) (7) 這次AMD推出的Radeon RX Vega顯示卡,分成了Vega 64與Vega 56。Radeon RX Vega 64主打499美元以上市場,分成「水冷版」(一體式水冷,有R燈)與「空冷版」(一般空冷,採用黑色金屬散熱片,沒有R燈),另外還有「空冷限量版」(採用銀色金屬散熱片,上面有髮絲紋,有R燈)。而Radeon RX Vega 56則主打399美元以上市場,僅推出空冷版(採用黑色金屬散熱片,沒有R燈)。Vega 64於8月14日正式出貨,Vega 56則預計8月28日正式出貨。 ▼Radeon家族規格比較表 這次Radeon RX Vega顯示卡家族,其GPU核心採用了全新的Vega 10架構,採用14nm FinFET製程,讓其GPU時脈可以再往上提升。其浮點效能比自家上一代Polaris 10架構還快一倍,甚至超越對手的高階產品。從上述的規格來看,以500美元以下顯示卡的C/P值來比較,Radeon RX Vega 64與Vega 56真的是非常超值,就算不玩遊戲,買來挖礦也是非常棒的選擇! 以下是低於500美元顯示卡的浮點效能相比: Radeon RX 580 : 6.2 TFLOPS GeForce GTX 1070 : 6.5 TFLOPS Radeon RX Vega 64 : 12.7 TFLOPS Radeon RX Vega 56 : 10.5 TFLOPS 在顯示卡方面,目前主要分成Vega 64和Vega 56兩款,其中的Vega 64代表了內含了64個Next-Gen Compute Units (下世代運算單元數量),搭配其最新的High Bandwidth Cache (HBM2) (高頻寬快取)架構,可讓其運算效能更上一層樓。應付4K遊戲與VR遊戲可說是游刃有餘。 這次測試的Radeon RX Vega 64,採用一般空冷版,其內部設定與限量空冷版相同,顯示卡配置一組散熱風扇,搭配使用2組PCIe擋板設計,將熱風往第二組PCIe擋板的出風口吹出。因此在顯示卡全速運作時,可以明顯感受到熱風吹出,建議安裝至桌機時,桌機後面預留多一點空間,讓熱量可以快速排出。 這次Vega家族,更支援新一代的FreeSync 2,搭配最佳化驅動程式,可讓Frame Delay (畫格延遲數)從3降到2,大幅提升顯示卡的執行效率,同時降低功耗。 以下是FreeSync與G-Sync的效能相比: Radeon R9 Fury X: 42至58 FPS Radeon RX VEGA: 53至76 FPS GeForce GTX 980 Ti: 34至57 FPS GeForce GTX 1080: 45至78 FPS Radeon R9 Fury X: 32至46 FPS Radeon RX Vega 64: 43至57 FPS GeForce GTX 980 Ti: 26至47 FPS GeForce GTX 1080: 26至56 FPS 這次的效能實測,我們的主角是Radeon RX Vega 64,其主要對手則是GeForce GTX 1080。至於配角方面,在AMD部份則有Radeon RX 580、Radeon RX 570,在NVIDIA部份則有GeForce GTX 1080 Ti、GeForce GTX 1080 11Gbps (超頻版)、GeForce GTX 1070 (水冷版)、GeForce GTX 1060記憶體),以做對比。以下就是測試配備。 (1) X99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7-5960X 3.0GHz 8C/16T 主機板:ASRock X99 Taichi 記憶體:Kingston HX430C15PBK4/16 DDR4-3000 @ 2133 SSD:Crucial M550 1TB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 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電源計劃設定:Balanced (Recommended) ●AMD顯示卡: 顯示卡1:AMD Radeon RX Vega 64 8GB (GPU/Mem: 1411/2000MHz) 顯示卡2:Supphire Nitro+ Radeon RX 580 8GB (GPU/Mem: 1411/2000MHz) 顯示卡3: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70 4GB (GPU/Mem: 1320/1750MHz) ●NVIDIA顯示卡: 顯示卡1:NVIDIA GeForce GTX 1080 8GB (GPU/Boost/Mem: 1607/1734/1251MHz) 顯示卡2:MSI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B (GPU/Boost/Mem: 1544/1658/1376MHz) 顯示卡3:MSI GTX 1080 Ti Gaming X Plus 11Gbps (GPU/Boost/Mem: 1683/1823/1823MHz) 顯示卡4:MSI GTX 1070 SEA HAWK (GPU/Boost/Mem: 1582/1772/2002MHz) 顯示卡5:ASUS Strix-GTX1060-O6G-Gaming (GPU/Boost/Mem: 1645/1873/2052MHz) ▼這次評測的顯示卡規格 這次AMD推出的Radeon RX Vega 64顯示卡,在3D效能上終於與NVIDIA GeForce GTX 1080顯示卡非常接近,甚至在3DMark (DX12)的場景測試,以及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全境封鎖)等遊戲下,而一些DX12的遊戲在4K解析度下,也都有超越對手的表現。至於針對AMD顯示卡最佳化的遊戲,也幾乎都是贏面居多! 至於一般遊戲來說,雖說GTX 1080超頻版與GTX 1080 TI的效能大多贏過Vega 64,但以AMD只需要499美元價位的高階顯示卡,就能打贏出道價為599美元的GTX 1080,甚至打贏699美元的1080 Founder’s Edition,可說是非常的難能可貴。 不過,雖然Vega 64在部份3D遊戲能與GTX 1080匹敵,但在功耗上與溫度上,就稍微不如GTX 1080的表現了,尤其Vega 64在擋板出風口的熱量非常高,雖說開啟Radeon Chill功能之後,在執行一般3D遊戲的耗電量會有些下降,但在玩一些重度遊戲時,Radeon Chill其實能幫助降溫的用處並不大。由此看來,建議玩家在選購時,可直接購買AMD策略夥伴所推出的雙風扇、三風扇,抑或水冷的版本,會比較有好一點的散熱效果喔! 總之,Radeon RX Vega顯示卡家族終於正式發表,Vega 64的效能相當於GTX 1080,至於Vega 56的效能,則相當於GTX 1070的表現。但若是想要買來挖礦的玩家,由於Vega 64的「算力」是上一代RX 580的兩倍,至於TDP則增加60%,若以整體性價比來說,買Vega 64 (或Vega 56)來挖礦會比買RX 580 (或RX 570)系列還划算。因此,據信已有挖礦玩家早下單了10K的量!就是看準其優異的「算力」,讓他們敢這樣花大錢!AMD這次的Slogan是Bring Gaming to Life,看來有可能會先變成Bring Mining to Life。看來想買Vega顯示卡的遊戲玩家,動作可得快啊! 更多有關Radeon RX Vega的資訊,請參考:
-
電競共和國皇者駕臨!ASUS ROG Strix GTX1080 Ti 11GB超凡上市
在遊戲玩家圈裡頭,有那麼一個國度是令人崇拜而敬仰的,沒錯!那就是華碩的ROG 玩家共和國。以提供高品質及高效能產品給玩家,舉凡掛有ROG的那招牌大眼標誌的信仰徽章,總是讓人又著迷又畏懼,著迷的是又有高端新產品的推出;畏懼的是月底又要吃土喝西北風。這次要為玩家們端出來的牛肉,就是來自ROG產品線的顯示卡——ASUS ROG Strix GTX1080 Ti 11GB超頻版! 玩家圈曉得,ASUS除了ROG以外還有一個產品系列稱之為Strix,這個系列以強大的散熱效能和寂靜風扇聞名,在ROG Strix GTX1080 Ti 11GB超頻版可以看到兩個產品線名稱都掛上了,這代表著這張顯示卡幾乎囊括了所有華碩產品線的強項。這張顯卡內建了11GB DDR5X,更採用 ROG SLI HB提供雙倍的傳輸頻寬,讓玩家體驗更細膩的畫面表現。 不過內行的玩家看門道,外行的玩家看熱鬧,懂得顯示卡的玩家就曉得,一張好顯卡必備的莫過於強大的散熱功能,否則還沒體驗到極致效能,卡就先燒起來了,那不是讓人白眼翻到後腦勺?ROG Strix GTX1080 Ti 搭載了全新的MaxContact鏡面散熱技術,採用鍍鎳鏡面厚銅底座,搭配6支熱管散熱,讓散熱片與GPU接觸面積提高2倍,強化導熱效能。 同時在散熱風扇則採用了專利設計的IP5X認證風扇,不僅繼承了Strix的散熱與降噪的優點,更突破進化採用FanConnect系統,搭載了2個4針腳智能控制接頭,可連接至PWM和DC系統風扇,當GPU或CPU溫度過高時,風扇會自動運轉來調節內部溫度。 對於PCDIY!編輯部而言,一張神卡的到來總是讓人興奮不已,尤其在把卡皇們一層一層的剝開,讓玩家們一睹內部真實狀況,這就是作為編輯最大的樂趣了。除了剛才已經介紹的內部散熱裝置,我們可以看到PCB上頭覆蓋了一層金屬壓鑄板,強化了整體PCB的強度和散熱功能。 接著看到本體PCB,首先能看到的就是NVIDIA的晶片組,上頭清楚標示所使用的晶片。在晶片周圍有11顆Micron 6ZA77 D9VRL GDDR5X,單顆就提供了1GB的記憶體時脈。此外供電部分採用了10+2相Super Alloy Power超合金電源模式,並且提供了2組8-Pin電源接頭,在PCB的末端也設有RGB燈控和FanConnect的4 pin接頭。 前面敘述了這麼多硬體上的內容,相信玩家們最期待的還是整張卡在效能上的表現吧?我們當然也做了全方面的測試,希望把這張卡皇的真面目全盤呈現給玩家們了解。ASUS ROG Strix GTX1080 Ti 11GB在3DMark的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與Time Spy成績分別為13066、7090、9509,成績算是相當優異。 另外在VR Mark Bule Room與Orange Room成績分別為3240、9549。在耗電部份,待機時GPU溫度37度,整機平台耗電約70W。以FurMark燒機15分鐘後,最高溫度落在69度,最大耗電量則是337W。 ASUS ROG Strix GTX1080 Ti 11GB官方給出的繪圖時脈為超頻模式 Boost:1708 MHz、Base:1594 MHz;電競模式Boost:1683 MHz、Base:1569 MHz(預設),而我們實際以GPU-Z檢測得到的成績如下,超頻模式 Boost:1709 MHz、Base:1595 MHz;電競模式Boost:1684 MHz、Base:1570 MHz。 當然對於玩家一張顯示卡最重要的,還是遊戲上頭的測試數值,編輯部這邊也一如既往拿了幾款熱門的遊戲來做實際測試,在GTA V的測試下,Full HD、2K (1440p)、4K (2160p)解析度下,不同的五個場景成績都在平均130/125/105 FPS以上,古墓奇兵DX12模式也打破144/99/51 FPS以上的水準,For Honor的部分則是平均FPS為184/120/60,刺客任務遊戲在DX12模式下也有141.74/126.39/82.70 FPS的優秀成績。 從編輯部的測試成績下發現,這張ASUS ROG Strix GTX1080 Ti 11GB在各方面的數值都相當優異,同時具備了強大的散熱功能,不管是電競玩家或是超頻玩家,這張卡皇都能夠面面俱到。在眾家旗艦卡皇之中,可以說是穩穩站在排行榜前幾名。 ASUS ROG Strix GTX1080 Ti 11GB定價為新台幣27,990元,不過目前在光華商場能夠以新台幣26,590元購得,想要體驗卡皇的玩家們可不要錯過了。 廠商名稱: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
AMD Radeon RX VEGA 64 開箱先睹為快!新4K遊戲神卡8/14正式推出!
除了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與1920X處理器的防爆箱禮包之外,今天(8/11)小編又收到了一盒超大禮包,還記得AMD今年7月底在美國洛杉磯發表會剛剛發表的AMD Radeon RX VEGA 64嗎?吃飽飯的午後,它就這麼到了小編辦公桌上!!!我還不馬上將它抱進攝影間,接下來的事,嘿嘿嘿……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yC--p0U9ts AMD Radeon RX Vega 64 開箱,羊角編帶你先睹為快! 前些時日,AMD剛在美國舉辦發表會,PCDIY!很榮幸被邀請至現場做各產品的採訪報導 (還沒看過VEGA 64搶先看嗎?看這邊>>)。不提這些了,接下來小編就帶著各位玩家們,開箱去! 外盒包裝已經大致帶著各位玩家們看過,當然這一次的本體AMD RADEON RX VEGA 64才是我們的主角,這一次要介紹的主角我們都還沒端出來呢,玩家們該不會已經等不及了吧?這一次AMD已經有公佈這張顯示卡的基本數據,當然,這個部分從不是官方說的算,我們這一次當然也會為各玩家們帶來PCDIY!的實測分析,別錯過了! 這一次沒有意外的,AMD原訂在8月12日禮拜六23:00讓大家可以先聞香一下VEGA 64的產品開箱文,至於實際評測效能的分數和比較,就要讓各位玩家稍微再等個兩天,也就是8/14禮拜一的晚上囉! 在售價方面,AMD這一次推出的系列共有兩款:Radeon RX VEGA 64和Radeon RX VEGA 56,VEGA 64的部分是499美元(折合台幣約為14,970元),而VEGA 56因為效能稍微降低一些價格只需399美元(折合台幣約為11,970元),更多報導請持續鎖定PCDIY!喔!
-
【SIGGRAPH 2017】NVIDIA主打行動工作室、eGPU效能大提升!史上最強個人超級電腦DGX Station即將登場
2017年度的SIGGRAPH運算繪圖與互動技術大會展覽,即將在美國時間8月1日早上9點30分登場,PCDIY也搶先得到NVIDIA即將在SIGGRAPH上發表的消息,其中最令人振奮的莫過於外接顯示卡的效能大提升,NVIDIA在事前會議上表示,將會在九月推出能夠外接GP100和P6000等高階工作站繪圖用顯示卡的QUADRO eGPU。 同時,NVIDIA也即將釋出OPTIX 5的開發軟件,這是一款光線追蹤引擎,能夠加速GPU在光線追蹤的運算,同時提高互動擬真的效能。而最新釋出的版本,將會加上AI深度學習後的版本,也會大幅提升整體運算效率。以Volta V100 GPU同時運算比較下,搭配AI深度學習版本可以提高原版8倍的效率。同時這裡也評測了使用DGX-Station個人超級電腦與AI所跑出來的效能,其效能遠超過Volta V100和GP 100,可見其效能強大。 這裡頭不僅P4000、P5000,甚至是規格極高的P6000和GP100都能夠作為相容使用,這款為業界以及專業工作者推出的QUADRO eGPU將能推動行動裝置的效能,到一個新的境界。不過略為可惜的是,QUADRO eGPU並不能夠提供Mac系列筆電使用。QUADRO eGPU將在九月發售,玩家們可以好好注意即將釋出的發售消息。 最後,NVIDIA給了將在SIGGRAPH上發表的概要,可以看到上頭標題明確標示,本次的產品主軸將會是以工作用與商用為主。在提供了超高規格的外接式顯卡裝置,同時也將推出個人超級電腦DGX-Station,將行動裝置能夠提升的效能等級帶到了一個新領域。而這僅僅是事前會所釋出的消息,更詳細的內容將會在SIGGRAPH正式登場時揭露,想必到時候會有更詳細的評測內容與規格展演,玩家們可以關注PCDIY!得到最新的訊息。
-
【採訪】AMD Radeon RX Vega 64與Vega 56正式發表,399美元起,美國洛杉磯發表會現場直擊
AMD的下世代繪圖晶片Radeon RX Vega終於發表了!這次推出的Radeon RX Vega顯示卡,主要分成高階的Vega 64與一般版本的Vega 56,並推出搭售兩套熱門遊戲與平台選購折價券的同捆包(Radeon Pack),讓玩家買顯示卡回去,就可以玩到最新的遊戲。 這次AMD推出的Radeon RX Vega顯示卡,分成了Vega 64與Vega 56。Radeon RX Vega 64主打499美元以上市場,分成「水冷版」(一體式水冷,有R燈)與「空冷版」(一般空冷,採用黑色金屬散熱片,沒有R燈),另外還有「空冷限量版」(採用金屬散熱片,上面有髮絲紋,有R燈)。而Radeon RX Vega 56則主打399美元以上市場,僅推出空冷版。預計8月正式出貨。 這次Radeon RX Vega顯示卡家族,其GPU核心採用了全新的Vega 10架構,採用14nm FinFET製程,讓其GPU時脈可以再往上提升。在顯示卡方面,目前主要分成Vega 64和Vega 56兩款,其中的Vega 64代表了內含了64個Next-Gen Compute Units (下世代運算單元數量),搭配其最新的High Bandwidth Cache (HBM2) (高頻寬快取)架構,可讓其運算效能更上一層樓。應付4K遊戲與VR遊戲可說是游刃有餘。 以下就是目前揭露的Radeon RX Vega 64與Vega 56之效能簡介: 64 Next-Gen Compute Units (下世代運算單元數量) 4096 Stream Processors (串流處理器數量) 1247MHz Base GPU Clock (基礎時脈) 1546 MHz Boost GPU Clock (爆發時脈) 484 GB/s Memory Bandwidth (記憶體頻寬) 12.66 TFLOPS Peak SP performance (單精度浮點尖峰效能) 25.3 TFLOPS Peak Half Precision performance (半精度浮點尖峰效能) 8GB High Bandwidth Cache (HBM2) (高頻寬快取) 建議售價:499美元起 56 Next-Gen Compute Units (下世代運算單元數量) 3584 Stream Processors (串流處理器數量) 1156 MHz Base GPU Clock (基礎時脈) 1471 MHz Boost GPU Clock (爆發時脈) 410 GB/s Memory Bandwidth (記憶體頻寬) 10.5 TFLOPS Peak SP performance (單精度浮點尖峰效能) 21 TFLOPS Peak Half Precision performance (半精度浮點尖峰效能) 8GB High Bandwidth Cache (HBM2) (高頻寬快取) 建議售價:399美元起 ▼Vega家族規格比較表 這次Radeon RX Vega顯示卡家族,GPU核心採用了全新的Vega 10架構,讓其浮點效能比自家上一代Polaris 10架構還快一倍,甚至超越對手的高階產品。從上述的規格來看,以500美元以下顯示卡的C/P值來比較,Radeon RX Vega 64真的是非常超值,就算不玩遊戲,買來挖礦也是非常棒的選擇! 以下是低於500美元顯示卡的浮點效能相比: Radeon RX 580 : 6.2 TFLOPS GeForce GTX 1070 : 6.5 TFLOPS Radeon RX Vega 64 : 12.7 TFLOPS Radeon RX Vega 56 : 10.5 TFLOPS 這次Vega家族,更支援新一代的FreeSync 2,搭配最佳化驅動程式,可讓Frame Delay (畫格延遲數)從3降到2,大幅提升顯示卡的執行效率,同時降低功耗。 以下是FreeSync與G-Sync的效能相比: Radeon R9 Fury X: 42至58 FPS Radeon RX VEGA: 53至76 FPS GeForce GTX 980 Ti: 34至57 FPS GeForce GTX 1080: 45至78 FPS Radeon R9 Fury X: 32至46 FPS Radeon RX Vega 64: 43至57 FPS GeForce GTX 980 Ti: 26至47 FPS GeForce GTX 1080: 26至56 FPS 除了可以單獨購買顯示卡之外,這次AMD也針對想一次購足3A平台的玩家,推出電腦組裝優惠方案。只要購買任何Radeon Packs(套裝版),AMD就會提供你以下的優惠券,以及遊戲包。讓您在買顯示卡、主機板+處理器時,能夠獲得實質的優惠折扣!以幫助A粉除了升級顯示卡之外,也能升級他們的顯示器、主機板平台等等。 以下是Radeon Packs優惠內容: (1) 購買FreeSync螢幕(Samsung CF791 34”曲面螢幕)時,可折抵200美元 (2) 購買Ryzen 7處理器+X370主機板(華碩、技嘉、微星),可折抵100美元 (3) 送你2套當紅遊戲,價值120美元。(隨附的遊戲因地區而異) 因此,與其單獨一件一件的買,不如一次購足,這樣就可以最高省下320美元(兩張優惠券價值300元,遊戲價值120美元。但Radeon Packs需要多花100美元,因此300+120-100=省320美元)。有關優惠活動的細節,請參考。 至於隨附的遊戲,每套都是價值59.99美元的2017年當紅遊戲,目前AMD提供的有3套,其中2套已經優先上市。遊戲介紹如下: (a) ,將於10月27日發售。 (b) ,已於5月5日發售。 (c) ,已於2月14日發售。 有關於Prey的介紹,可以參考: 有關於Sniper Elite 4的介紹,可以參考: 因此,Radeon RX Vega可以單買「顯示卡」,或是購買「Radeon Packs版」。目前共有推出Aqua Pack、Black Pack、Red Pack等搭售方案,比原先單卡多了100美元,但這樣卻至少可以將顯示卡與2套當紅遊戲帶回家。由於2套遊戲共價值120美元,現在搭顯示卡購買,只要多付100美元即可取得,這樣等於省下20美元。 不過,水冷版本的並無單獨購買的方案,必須選擇Aqua Pack才行。以下就是這次主打的包裝/同梱包內容說明: (a) 699美元 Radeon Aqua Pack: 含Radeon RX Vega 64 水冷版 + 2套遊戲 (b) 599美元 Radeon Black Pack: 含Radeon RX Vega 64 空冷版 + 2套遊戲 (c) 499美元 Radeon RX Vega 64 空冷版 (僅顯示卡) (a) 499美元 Radeon Red Pack: 含Radeon RX Vega 56 空冷版 + 2套遊戲 (b) 399美元 Radeon RX Vega 56 空冷版 (僅顯示卡) Radeon RX Vega顯示卡家族終於正式發表,兩款型號僅399美元起,預計8月上市!現在已經可以開始預購了!從其遊戲效能來看,真的非常強悍。又其浮點運算能力是RX 500家族的兩倍,因此不玩遊戲、只愛挖礦的玩家,已經蠢蠢欲動。據信已有挖礦玩家,下單了10K的量!就是看準其優異的「算力」,讓他們敢這樣花大錢!看來想買Vega顯示卡的玩家,動作可得快啊! 至於Radeon RX Vega的效能實測,請靜待NDA解禁後,再正式公佈囉!請讀者鎖定PCDIY!的報導! 更多有關Radeon RX Vega的資訊,請參考: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龍爪現形、踩滅廢熱,MSI AMD Radeon RX 6600 XT GAMING X 8G開箱解密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80 G1 GAMING實測開箱,三風扇風之力顯示卡中的玩家聖物!
- MSI GeForce GTX 1070 SEA HAWK X實測開箱,CORSAIR HYDRO一體式精品級水空冷顯示卡!
- 電競戰神刀法凌厲、讓性能刀刀暴擊,ROG STRIX RTX 3070 Ti O8G GAMING上機實測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G1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自製顯示卡中的優質精品!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Xtreme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極致精品!